实验区发出首张智能网联汽车临时行驶车号牌

测试车辆在如意湖国际城市赛道上行驶。

实验区发出首张智能网联汽车临时行驶车号牌

临时行驶车号牌

  19日,实验区首张智能网联汽车临时行驶车号牌正式核发,这意味着实验区智能网联测试与示范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天上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提交了相关材料后,实验区公安局交警支队发放了实验区首张智能网联汽车临时行驶车号牌。测试车辆将在实验区指定的开放道路和测试场地进行道路测试,重点验证车辆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实验区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高君平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测试车辆在道路行驶安全,支队多次派员查勘测试场地,配合技术提供方检查调试设备信号,对道路行驶测试准备工作及临时行驶车牌照申领手续进行跟踪指导,并与多家机动车安全检测机构制定配套长期检测方案,确保全流程各环节安全可控。

  据悉,“福建平潭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为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平潭国际赛道智能网联设施改造项目是试点项目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区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关键节点,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如意湖国际城市赛道为基础,部署近远景相机、鱼眼相机、毫米波、激光雷达等基础设施设备。

  此次测试道路位于如意湖国际城市赛道,总里程2.9公里。平潭文旅集团项目管理部工程主管曾华振表示,如意湖国际城市赛道既支持封闭道路测试也支持开放道路测试,还能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多样化的真实道路场景。“此外,如意湖国际城市赛道的智能化设施与智能网联测试车辆的协同通信可对智能网联汽车性能和功能进行初步验证。同时,还可搭建积水路段、自由泊车、无信号十字路口转弯、施工占道、人车混行等应用场景,测试车辆控制能力。”曾华振说。

  下一步,实验区计划开展1000小时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并举办一场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赛事,为吸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创新资源聚集及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中国方案,实验区计划引入4类自动驾驶车辆,开展自动驾驶公交出行、自动驾驶场站和景区接驳、自动驾驶无人配送、赛道应用测试4大应用场景试点,规划有序投放不低于26辆自动驾驶示范车辆,示范里程约50公里,示范范围超10平方公里。

  东华软件高级软件工程师雷文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是未来汽车制造的重点。“平潭的道路条件好,应用场景丰富。此外,如意湖国际城市赛道的汽车安全应用测试场景也是一大亮点,可进行16种安全场景测试,这些都是我们选择在平潭试点的原因。”(融媒体记者 林彤欣/文 念望舒 江信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