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台企:从“扎根”到“枝繁叶茂”

厦门成为台资企业创新创业首选之地,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台资企业同比增长32.58%

台商投资

2024年厦门新设台资项目增长19%,对台贸易总额增长12%,台商投资基金总规模突破60亿元。

新登记台企

●2024年全市新登记台资企业1263户,同比增长12.57%。

●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台资企业118户,同比增长32.58%。

海风拂面,厦门港的货轮鸣笛起航,满载着金门高粱酒的集装箱将从这里运往全球各地;青创基地内,台湾青年创业团队正忙碌地调试着“数字分身系统”,实时生成口播短视频;现代化厂房里,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一片繁忙景象……从传统制造到数字经济,从货物贸易到文化创意,厦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成为台资企业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新设台资项目增长19%,对台贸易总额增长12%,台商投资基金总规模突破60亿元。全市新登记台资企业1263户,同比增长12.57%。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台资企业118户,同比增长32.58%。数据的背后,是台企在厦门从“扎根”到“枝繁叶茂”的生动图景。

金门高粱酒:

从厦门走向世界

4月17日,象屿综合保税区内,一排排印有“金门高粱酒”字样的箱子整齐排列——金门高粱酒全球分拨中心正式揭牌启用。

这是大陆首个服务金门酒厂的全球分拨中心,依托“保税+分拨”的创新模式,通过智慧物流系统、高效通关服务,让金门高粱酒以厦门为枢纽,通达全球。

“从大陆分拨中心升级为全球分拨中心,是金门酒厂深耕大陆市场、布局全球的重要一步。”金门酒厂董事、金门酒厂(厦门)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中表示。据悉,首批金门高粱定制酒已运抵厦门,并于4月20日上市销售。该全球分拨中心预计年销售额可达3亿元人民币。

一瓶小小的高粱酒不仅承载着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成为两岸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纽带。2008年,金门酒厂在象屿综合保税区设立大陆地区金酒分拨中心,开启了两岸酒业合作的新篇章。如今,厦门凭借优越的港口条件、高效的物流体系和独特的政策优势,成为金门高粱酒走向世界的“跳板”。

转型升级:

台企跑出“加速度”

走进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机械”)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令人印象深刻。机械臂精准组装,一台台空压机依次“走”下生产线,即将发往世界各地。

“今年一季度,我们延续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营业总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6.53%,顺利实现开门红。”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东亚机械董事长韩萤焕介绍道。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东亚机械坚定信心,在转型升级、加码投资、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不断跑出“加速度”。

位于同翔高新城的东亚机械空压机制造基地即将投产。目前,该基地已顺利封顶,正在进行玻璃幕墙施工、室内机电安装以及厂区配套建设等后续工程。“这是东亚机械在厦门的重要战略布局。”韩萤焕介绍,作为省重点产业项目,这里将建设永磁螺杆空压机、无油双螺杆空压机及离心式空压机、真空泵、鼓风机等多条生产线,预计今年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项目达产后,各类产品的年生产能力有望达11万台,年产值可达30亿元。

青创基地:

台青逐梦厦门

厦门,这片承载着两岸经贸合作丰硕成果的土地,如今也成为两岸青年追逐梦想的广阔舞台。

“好茶要好壶,创业也要好平台。”厦门自贸智创互联台湾青年创业基地负责人朱冠宇用一句通俗易懂的闽南话,道出台青创业者们的心声。

在他身后,台青团队正专注地调试“数字分身系统”——借助先进的AI技术合成数字人,代替真人出镜进行口播。“这是台青自主开发的系统,可以快速便捷帮用户制作短视频。”他表示,在基地,入驻团队不仅能获得各种实际支持,还能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互相交流、合作,为创业注入更多动力。

这个基地独特的“生存法则”令人眼前一亮:通过整合入驻团队自身业务和资源,为新入驻的台湾青年创业者提供直接的客商对接机会。这样一来,台青创业者在起步阶段就能够迅速开展业务,在“内部”先行做起生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自去年9月正式揭牌以来,短短半年多时间,基地已成功吸引56家台湾企业和60名台湾青年创业者入驻,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记者 吴晓菁 蔡绵绵